狗狗行為分析|飼主最容易忽略的5個NG互動!
許多飼主很想了解自家狗狗的想法,因此詢問很多關於狗狗行為分析的內容,並且當狗狗出現不良行為時,飼主普遍會覺得是「狗狗不乖」或「教不會」,但其實透過狗狗行為分析,就能發現,不良行為的背後,很可能是飼主的互動方式出了問題。
狗狗行為分析|飼主最容易忽略的5個NG互動!
許多飼主很想了解自家狗狗的想法,因此詢問很多關於狗狗行為分析的內容,並且當狗狗出現不良行為時,飼主普遍會覺得是「狗狗不乖」或「教不會」,但其實透過狗狗行為分析,就能發現,不良行為的背後,很可能是飼主的互動方式出了問題。
本次我們整理出飼主 5 個最容易犯的錯誤互動,協助飼主們自我檢視,並且讓飼主們透過本次狗狗行為分析,更加了解自家的毛小孩!
狗狗行為分析:常見的5種不良行為

過度吠叫
狗狗吠叫是為了提醒、警戒或引起注意,但如果是在沒有明顯原因下持續吠叫,或是只要聽到一點聲音就有劇烈反應,這些就屬於是過度吠叫,通常表示狗狗正處於焦慮、缺乏安全感,或是精力沒有適當發洩的狀態。
亂咬家具或物品
狗狗透過嗅聞、啃咬的方式探索環境,但如果家中的家具、鞋子、遙控器、電線等物品,常常被咬得傷痕累累,就代表狗狗缺乏適當的引導。這種行為不僅會造成飼主的物品損失,也可能會危及狗狗的健康,像是誤食異物、牙齒受損、腸胃阻塞等。
嚴重護食或搶食
根據狗狗行為分析,狗狗護食是保護資源的本能,但如果飼主只是經過附近,狗狗就表現出低鳴、咬人等攻擊行為,就屬於護食狀況較嚴重。除了護食之外,往往也可能會出現「搶食」的行為,例如飛撲叼走食物,或是拉扯飼主手上的物品。
隨地便溺
還沒建立廁所習慣的狗狗,容易有隨處便溺的狀況,這種行為往往會導致環境髒亂,部分飼主也會在教導過程中逐漸失去耐性,但其實大部分會有隨處便溺情況的狗狗,都是因為「沒有學習正確的如廁方式」,而不是狗狗故意搗蛋喔!
咬人或攻擊行為
狗狗咬人、飛撲、追車等,是最危險且傷害性較高的不良行為,無論是對家人、陌生人或其他動物,都可能造成嚴重後果。狗狗會有這些攻擊行為,通常是因為社會化不足、感到威脅、護物、護食,甚至是過度興奮。
狗狗行為分析中,飼主常犯的5個錯誤

可以從許多狗狗行為分析中發現,狗狗的不良行為,有時候是因為飼主使用了錯誤的方式,與狗狗進行互動或教導,並且在小細節上讓狗狗產生誤會,甚至強化了狗狗的不良行為。以下我們整理出5個常見的錯誤,以及更合適的建議方式,提供飼主們自我檢視。
過度的寵愛或溺愛
例如狗狗吠叫時,飼主就立刻抱起來安撫,雖然飼主是想讓狗狗安心,但狗狗可能會誤會成:「只要吠叫,主人就會抱抱我」,進而導致狗狗吠叫行為變得頻繁。
建議方式:
當狗狗吠叫時,先觀察原因,確認不是因為餓、口渴、尿急等因素,如果發現狗狗只是想引起注意,那可以等狗狗安靜後,再進行互動,讓狗狗理解「安靜才有獎勵」。
進行體罰或大聲斥責
當狗狗咬家具時,飼主採用「體罰或大聲斥責」的方式,雖然當下可以立即喝止狗狗的行為,但是長期下來,也會導致狗狗產生恐懼及不安,部分狗狗甚至不明白自己犯什麼錯。
建議方式:
除了提供狗狗合適的磨牙玩具之外,也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,取代體罰及斥責,並在狗狗選擇正確物品啃咬時給予獎勵。
沒有設置讓狗狗安心的空間
若狗狗的用餐或休息環境經常有人、其他動物走動,會讓牠覺得不安,進而出現護食、緊張、焦躁等行為,缺乏「專屬安全角落」的狗狗,也比較容易產生焦慮。
建議方式:
為狗狗準備一個安靜、不會被打擾的環境,讓狗狗能安心吃飯、休息,當狗狗逐漸知道自己有一個不被打擾的空間,自然也會提升安全感。
缺乏一致性的口令或規則
家人們對狗狗使用的口令不同,或是飼主沒有建立統一的規則,也會讓狗狗感到困惑,無法學習正確的做法,同時也不明白「什麼是對的事」,這會導致狗狗行為更難約束。
建議方式:
統一口令,例如都用「坐下」表達口令,而不是一個說「坐好」,另一個說「蹲下」,並且規則也要保持一致,避免同一件事情,有不同的標準,偶爾縱容,偶爾斥責,會讓狗狗難以分清楚。
過度寵溺或缺乏陪伴
長期滿足狗狗的所有需求,容易讓狗狗有「以自我為中心」的習慣,當有人試圖拿走食物或玩具時,狗狗可能就會出現低鳴、咬人等行為。此外,如果狗狗長期缺乏飼主的陪伴,或是缺乏活動、運動量,內心也容易累積焦慮及壓力,導致出現吠叫、亂咬等攻擊行為喔!
建議方式:
疼愛狗狗的同時,飼主也要建立生活規範及原則,讓狗狗理解有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,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。更重要的是,每天都要讓狗狗擁有適度的運動及陪伴,消耗多餘的精力。
狗狗行為分析之外,飼主必須知道的3件事

需要給狗狗耐心及時間
狗狗的不良行為,並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改變,尤其是當狗狗的行為,已經是長久累積的壞習慣,那就更需要時間慢慢調整。如果飼主過於心急,因為沒有看到效果而對狗狗發脾氣,很可能導致狗狗訓練過程更受阻礙。
建議狗狗在 3~6 個月大的時候,就進行幼犬訓練,這個階段的狗狗學習力最好,是建立良好行為模式的黃金時期。
飼主也要一起調整行為
狗狗的不良行為,很多時候都是「與人類互動方式」相關,換句話說,如果飼主與狗狗互動之間,本身就存在問題,那如果飼主沒有改變,狗狗也很難進步。
因此,除了讓狗狗接受寵物訓練之外,飼主同時也要檢視、調整互動方式,通常委託專業的寵物訓練師時,訓練師不僅僅是針對狗狗行為分析,同時也會跟飼主進行溝通。
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幫助
部分狗狗不良行為較嚴重,像是追車、攻擊路人、咬傷飼主等行為,又或者是過度吠叫、抓門、寵物寄宿時絕食等狗狗分離焦慮的情況,單純由飼主自行進行狗狗訓練,能夠改善的程度有限。
建議如果狗狗有上述情況,必要時還是需要尋求寵物訓練師的協助,透過訓練師豐富的狗狗行為分析經驗,評估狗狗不良行為的原因,並且為狗狗量身打造適合的寵物訓練方案,提供正確的訓練方法,協助狗狗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,以及改善狗狗焦慮、不安等狀況。
狗狗行為分析實例:飼主與狗狗一起進步!

帶狗狗散步,本來應該是飼主與狗狗之間快樂的日常,但對部分飼主來說,卻常因為狗狗會暴衝、撲跳、追車,而變成是一件苦惱的事。但絕大部分的狗狗,都能在經過訓練之後,改善這些不良行為。
接下來,以「訓練狗狗」聞名的東洋狗學校,與大家分享兩個真實的案例——邊境牧羊犬「貝果」及黑柴「Porsche」。
狗狗狀況:進行狗狗行為分析之前
邊境牧羊犬「貝果」 與飼主外出時,只要路邊有機車呼嘯而過,就會毫不猶豫地往前奔跑、追車,飼主因此常常需要時刻的拉緊貝果,以免造成騎士受驚嚇。
黑色柴犬「Porsche」則是不只會暴衝,還會有突然往人身上撲的行為,這也讓飼主每次外出時都提心吊膽,怕狗狗會傷害到路人。
狗狗狀況:進行狗狗行為分析及訓練
東洋狗學校的訓練師,針對貝果、Porsche 兩位毛小孩,進行狗狗行為分析,評估是缺乏社會化訓練及牽繩練習,因此展開了為期三個月的寵物訓練。
訓練過程中,除了讓狗狗練習牽繩、社會化互動,同時飼主也跟著學習與狗狗互動的方式:
- 牽繩訓練:不再用力硬拉,而是透過訓練師教導的口令引導。
- 社會化訓練:讓狗狗逐步適應環境聲音、人群、車輛,並且建立與狗狗之間的信任。
狗狗狀況:訓練三個月後
現在的貝果,已經能乖乖走在飼主身邊,遇到車輛經過時,也不像過去會激動追車;而 Porsche 也不會再突然暴衝,並且逐漸能親近其他陌生狗狗。
狗狗行為分析更多疑問,請洽詢東洋狗學校
透過狗狗行為分析,飼主能更清楚理解「狗狗為什麼有這種行為」,無論是缺乏社會化訓練、口令不一致,還是互動方式需要調整,只要找出源由,就能依照狗狗的性格,搭配正確的訓練方法,讓狗狗變得更穩定、建立良好行為。
如果您也正在煩惱狗狗的行為問題,別再單打獨鬥!您可以透過東洋狗學校提供的東洋狗LINE官方帳號,線上快速諮詢,由寵物訓練師為你進行完整的狗狗行為分析,並根據狗狗的性格,量身設計專屬得寵物訓練課程!

